查看原文
其他

把一本书拆解成这样,别说我没告诉你绘本技术活儿的秘密

干劲冲天的商报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1-03-14

新经典文化是童书版权国度的“金牌买手”,在大家都还不知道童书市场到底有多美好的时候,老板陈明俊带着团队气度不凡地囤下了大量国外经典童书版权,这一囤就是10多年。就这样,他们熬过了岁月,熬到了“柳暗花明”,站在了市场的前端。


在新经典文化供职超过15余年的爱心树主编李昕,早已不会轻易被某个版权书打动,最重要的是,眼下她们开始翻盘,做起了卖家——策划了一套看点十足的“中国名画绘本系列”。


以下文章,是本报记者特约“中国名画绘本系列”的策划人李昕、“中国名画绘本系列”责编邢培建做的深度剖析文章。事无巨细,特别适合做原创的童书编辑们,慢慢享用。

中国名画绘本:《洛水寻仙》《汴京的一天》

童书版权“金牌买手”爱心树如何做原创

文 / 李昕(爱心树主编)

 

多年来,本人是版权大军的“实力派”,毕竟2003年就开始做绘本,手里出过的畅销书不少,比如《爱心树》《小黑鱼》,在绘本选择、编辑和推广上算是经验丰富。可近年,每每坐在谈判桌前,听着版权代理推介外国童书,除了心生佩服,就是心生“歪念”,很想互换个位置,变成那个“你买不买买不买,你不买可有别人买”的推荐人。做一套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色彩的书吧!

 

我知道,国人对于中国画是有了解欲望的,那么多人排着长队想一睹国宝,但其实并不知道看了什么就被挤到别处,加之近年自己对中国书画的热爱,开始拾起毛笔写字……总之,用中国画来做点什么的想法生根了。

 

此后,我在家长群里咨询了一下,给孩子讲中国画的欣赏和知识,大家是否感兴趣。家长给了我各种反馈:“我家孩子上了一段艺术方面的网课,课不错,只是讲的成人化,有些东西小孩听不懂,后来停了”“中国画似乎没有外国画好讲”“小孩子要动手出作品才好玩”“我一直不喜欢山水画文人意境之类”……我开始犹豫。

 

“有没有可能把中国画讲给孩子?”第一次见到曾孜荣老师的时候,我抛出这个问题。

 

曾老师曾经是今日美术馆副馆长,现任中信美术馆馆长,对东西方艺术都很了解,做了十几年的艺术推广工作,最近这些年都是在做中国画方面的普及。因为讲梵高、莫奈的人太多了,讲中国画的人很少。中国画之所以不普及,主要原因是尺幅往往很长,不便于公开展览,不像西方画就单幅,容易展,也容易看清楚细节,就算是印在书上,图像也会缩小很多,再加上历史久远,细节和笔触都不容易欣赏到了。普及工作做的不好,很多人对中国画就有偏见,认为中国画不就永远是山水、人物、花鸟,三个词就概括了。其实,每个时代的中国画大师,都在不断地开拓创新。

 

我在家长群的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了国人对于中国画的“认知局限”。关于我的问题,曾老师告诉我说当然有办法把中国画讲给孩子听,中国画里头有很多好玩的人、物品、故事,而且很多画是根据古诗文创作的,和孩子的语文学习也有关系;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跟孩子互动,让孩子觉得中国画跟自己当下的生活是有关系的。他当即百度了几幅适合讲给孩子的中国画给我看,还推荐我去读他的艺术讲稿《发现中国画的秘密》。

 

冬天很快过去,再见到曾老师,正是初夏。他把印刷版长卷《洛神赋图》铺到地板上,从头至尾给我讲了一遍。那是曹植在洛水河边遇到女神的故事。画家顾恺之,是中国第一位青史留名的画家。曾老师是这样讲的:


洛神在这段画面里出现了好多次,一会儿穿红裙,一会儿穿绿衣,就是与曹植相遇后,洛神也动心,女为悦己者容,形象拼在一起,好像电影蒙太奇手法;

这段画面里女娲、风神、水神都出来了,这是在烘托气氛,鬼神加持是中国画里常常出现的手法;

这个画面里,曹植想念洛神夜不能寐,他向我提问:你能看出来画家怎么表现他没睡觉的吗?

我认真地读了读图,确定地回答,因为曹植的身边有一根燃烧的蜡烛。


曾老师说,你看,其实欣赏画很容易,就是看画里头画的是什么。作家用文字来表达,画家就把想说的话画出来。

 

接着,曾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人神终要分开,洛神走了之后,曹植去追洛神,你猜他到底追没追上?


追没追上呢?我犹豫了半天,肯定是没追上呀。


曾老师揭秘道:洛神每次出现的时候会拿一把羽扇,你注意看,最后这把扇子在谁手里。

哇!我激动地一拍巴掌,“这就是绘本呀!我们儿童绘本里的图画经常会设各种扣,文字根本不会说透,就是让小朋友去读图,这样才能形成图文互动,有图×文的效果。”


(这个梗,在我们最后正式出版的书《洛水寻仙》里,被设计在前勒口、前环衬和后环衬上。我们并没有在书里留下答案,但是留下了问题和线索。)


我知道我要做的书是什么样。


一、单纯。一本书只讲一幅中国画,让读者心无旁骛地好好看看图上到底画的啥;

二、现代风格。要用现代的绘本形式去呈现古代中国画;

三、易读。用故事的方式讲述,可以亲子共读,识字的小朋友也能自己看,大人孩子共同长知识;

四、互动性。小朋友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书。

 

可以说,在编辑的过程中,团队反反复复讨论,长卷应该从哪里截开分段和翻页,故事怎样讲,知识传达到什么程度,游戏如何设计;开本、用纸等等。


带着比较强烈的好奇,我们参加了这套书的发布会。会上曾孜荣老师拿出大画板来展示外加绘声绘色讲故事。

没有一个通今博古的妈妈,能搞定这两本书吗?孩子真的感兴趣吗?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名画绘本系列” 之《洛水寻仙》的责编邢培的责编出场,剖析这本书的策划经过。

 

记者 / 孙 珏 

把古代中国画变成每个孩子都能看懂的现代绘本

 “中国名画绘本”系列是为家长解决“中国画该怎么看”“看后怎么进行知识延伸”这两大问题而创作的。

问:有没有让现在的孩子看清、看懂“古代绘本”的好办法呢?

邢培健:《洛水寻仙》讲的是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中的故事,除了主角曹植和洛神,画中还出现了古代神话中的其他一些神仙、神兽:风神屏翳、水神川后、黄河之神冯夷、创世神伏羲的妹妹女娲、会飞的文鱼和大鲵、双头神兽。


不熟悉古代神话和历史的读者会觉得这些名字很陌生,曹植是什么人?洛神是什么神?其他神仙是什么来历?神兽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力?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物和情节,我们在故事开始前设置了“人物介绍”,不仅提供了必备的背景知识,也引发了好奇心:这些能呼风唤雨、变幻飞天的神仙会共同演绎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问:到底怎么进行长卷的分割?(请再补充下具体在策划过程中,怎么确定长卷的分割)

邢培健:《洛神赋图》描绘了曹植与洛神偶然相遇、互相爱慕,最终却不得不分离的美丽神话,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都同时呈现在连续的长卷上。虽然情节按照时间顺序从右至左展开,但不习惯看长卷画的人还是难以清晰把握情节发展。


为了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我们把画面分成十段,对应了故事发展的十个情节:水边休息、一见钟情、顾盼生姿、两情相悦、众神赞颂、依依惜别、驾车远去、相随不舍、夜不能寐、怅然而归。在画面上的恰当位置切割,既不影响画面完整,又准确分割了情节,同时注意图画间的尺寸关系,关照翻页间的画面节奏感。

问:怎么让画面会讲故事,充满节奏感?

邢培健:绘本讲究图文关系,讲究翻页间呈现的画面节奏感。把长卷《洛神赋图》按照情节发展分割成小幅图画后,下一步就要考虑怎么把这些图画放在合适的位置。


长卷中国画的观看方向是从右至左,越往左,情节发生的时间越晚,故事越接近尾声。在《洛水寻仙》中,我们把第一幅画面放在右页,左页放文字,与原画的时间轴保持一致。

第二个对页讲的是曹植与洛神第一次见面,两人隔水相望。我们把这里的画面从中切开,曹植在右,洛神在左,文字放在中间,既体现出两人的位置关系,又制造了一种戏剧性,表现出两人此时互相吸引、互相试探的心理。

第三个画面是一幅跨页大图,文字在图片下方,给不断变换妆容在林间、水中嬉戏的洛神留出足够空间,也用开阔的画面烘托洛神愉悦的心情。

《洛水寻仙》讲的是相遇与分离,相遇与分离的分割点在第六个对页。从这里开始,我们把画面都移到了左页,表现出洛神的远去与曹植的追随。

第七个对页又是一幅跨页大图,描绘了众神兽护送坐在云车上的洛神飞天而去的壮观场面。

总体来看,故事前半部分的画面重心在右页,后半部分的重心在左页,表现出时间的流逝、情节的推进;中间根据情节需要灵活穿插跨页、对页构图,增加了韵律感和新鲜感,从而让整本书产生了令人舒适的节奏感。为了让孩子对画面有整体的感觉,我们在图书最后放了整幅画作,并标出每段情节,一目了然。

问:文字是轻松还是严肃文学?是讲故事还是讲知识?

邢培健: “中国名画绘本”系列的主要目标读者是孩子,因此文字写得简洁易懂,除了对主要情节的精炼描述,没有过多的讲解与抒情,而是引导孩子关注图画,从图画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文学性,用排比、比喻、成语等让文字更加优美,且富有诗意,与图画相得益彰。“她身影轻盈,像天上的鸿雁;她姿态婉约,像水中的蛟龙;她容貌明灿,像秋天的菊花;她身材挺拔,像春天的青松。“这时,太阳正从远山之中冉冉升起。”

问:暗藏的机关如何设计?

邢培健:很多绘本作者都喜欢在图画中设计一些小机关,让孩子去发现、去猜谜,在惊喜与恍然大悟中获得成就感。顾恺之在《洛神赋图》中也设计了这样的机关。书中第23页提出了一个问题:曹植追上洛神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图画中。我们把一幅洛神的图像和一幅曹植的图像分别放在了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处,仔细看图,你就能发现画中的秘密。这两幅小图前后呼应,也表现出曹植与洛神心心相映却无奈分离,暗合了故事的主线。

曾孜荣老师还精心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描一描顾恺之笔下的人物,体会独特的“春蚕吐丝描”;找一找汴京城中的居民,感受张择端画笔的细致入微。这样的趣味互动让孩子轻轻松松就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除了以上几点,这套书的书名、封面设计也以贴近孩子为宗旨。书名并没有简单地以画作命名,而是以概括、提示故事情节为主要目的,同时要通俗易懂、有吸引力:“洛水寻仙”充满了神秘色彩,“汴京的一天”则简明亲切,都是很有绘本特色的名字。


图书护封以饱和度较高的纯色为底色,给人明快、活泼的感觉,模切挖洞设计既露出了里面封面的重要细节,又增添了神秘感、游戏感,让孩子很想翻开看。

问:说实话,这个系列是为了先吸引家长吗?实际是好多大人更感兴趣。

邢培健:对于童书阅读,大人经常会产生一些预判:这个主题孩子不感兴趣、这本书孩子看不懂、这个画风孩子接受不了……在阅读方面,大人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和引导,但最好不要代替孩子做判断、做决定。在 “中国名画绘本”主题分享中,孩子们在《清明上河图》前看得津津有味,对曾孜荣讲解的画中细节也兴趣盎然。在阅读方面,大人要做的不是把一些书挡在孩子视线之外,而是要为孩子打开接触更多新鲜事物的大门,“中国名画绘本”正是一扇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画世界的门。

问:里面涉及到爱情的话题,家长怎么跟孩子讲比较好?

邢培健:对于孩子,爱情不应该是敏感话题,爱情故事也可以和其他故事一样讲给孩子听。爱情的涵义很丰富,不只是男欢女爱,爱情中的彼此欣赏、彼此关心、彼此陪伴,爱情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安全感、幸福感都是孩子能体会到的。孩子因为没有经历过爱情,看了故事可能会联想到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友情,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对爱情一无所知,没必要拐弯抹角地跟孩子讲爱情,更不需要把“爱情”这个字眼藏起来。

问:家长没有曾孜荣的学识背景,没法对图面进行更详细的讲解怎么办?

邢培健:看懂中国画很简单,第一步只需要看画中画了什么,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这一点也是我们做“中国名画绘本”时始终牢记的,因此正文部分只是用讲故事的方式、用简练的语言引领孩子看画中内容,没有过多讲解有关画作的知识。家长如果想了解更多,或者孩子有兴趣了解更多,可以看看每本书后的“了解中国画”那篇文章,曾老师在文中对中国画、画家、技法、画作背景、画中细节都有详细的解说。不过,即使不看曾老师的讲解,也并不影响孩子欣赏画作、欣赏画中故事。我们做“中国名画绘本”的目的是把了不起的中国画从博物馆、从尘封里的历史中以鲜活的方式带到孩子面前,孩子看到了,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去理解(不一定要和老师的理解一致),知道中国画原来是这样的,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因此爱上中国画,会有很多渠道和方法去进一步了解、学习,家长不用担心自己知识不足,更不用强求孩子从书中学到中国画的很多知识。

问:爱心树有什么打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展示这个系列吗?

邢培健:除了“中国名画绘本”的分享活动,我们还会把“中国名画绘本”带进校园课堂,并有可能做相关的画展。随着这个系列后续作品的陆续出版,会有更多活动、角度让大家看到中国画的趣味和美好。


推荐阅读

•  开选题会坐在角落不招人待见的编辑们,你们的好日子来了!

•  来,晒晒各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成绩单,有你们家的吗?

•  研学千亿市场,出版商试水“浅尝辄止”?

•  “新华系”怎么玩转电商平台?

•  中国出版人张明舟当选IBBY主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